1937年腊月初的一天拂晓时分,汤原县西北沟石场屯外的寒风中。
一位身穿厚重貂皮袄的车夫,正牵着马车缓缓前行,忽然,屯子里传来一声刺耳的枪响,顿时让他惊得“吁”地一声,急忙勒住了马车。
车夫迅速挺直腰身,跳上马车,目光投向屯子上空的方向。回头紧张地说:“那声音不是猎枪,是枪声!这么早,屯子上连一缕炊烟都没冒出来,肯定是出事了。你先在这里等着,我得先偷偷摸进去看看情况。”
说罢,他便跳下马车,快步走到路边的一棵小树下,准备把马缰绳系好。
这时,坐在车上的妻子也跟着跳了下来,急匆匆地跑到他身后,一把拉住缰绳,急切劝道:“老黄,别回去了!屯子里可能已经有鬼子进来了,你现在回去,小心被鬼子逮个正着!”
车夫摇头坚决说道:“不行,如果真是鬼子进了屯子,他们肯定是冲着我们抗联来的。我必须回去看看,万一鬼子抓不到人,急了眼,对乡亲们下毒手,那可怎么办!”
说完,他推开了妻子的手,抢过缰绳,将马拴在树上,悄无声息地朝屯子方向潜行而去。
这位穿着貂皮袄的车夫名叫黄有,是汤原县首屈一指的大地主,曾带领当地百姓开垦了4500亩土地。
展开剩余86%与其他刻薄的地主不同,黄有素来乐善好施,经常出粮出资,帮助有困难的乡亲。
他也满腔爱国之心,自918事变后,多次大方捐助抵抗日军的民间武装“红枪会”。
后来抗联抵达汤原县,黄有了解到这支队伍既保护百姓,又敢于打击日寇,便亲自驱车送去装满银圆的袋子,资助游击队,还主动参加了抗联组织。
从此,黄有既是富有的大地主,也成为了视乡亲如手足的抗联义士。
这天夜里,黄有带着妻子连夜将物资送达抗联营地,天一亮回到屯子口,却发现气氛异常诡异。
虽然察觉危险临近,他仍旧心系乡亲安危,没有逃离,而是选择潜回屯子里摸清状况。
幸运的是,正是这次潜回,黄有不仅保护了全屯村民免遭日军毒手,还巧妙将300多名日军诱骗进深山老林,最终被东北刺骨的寒冬冻成了冰雕。
东北的村庄多以篱笆围院,黄有悄然进入屯子,远远望见篱笆墙内,一群日本兵端着枪,紧盯着村民。
“乡亲们,皇军这次来到石场屯,是要给大家一个发财的机会……”场院中心,一名翻译官高声宣布,话语间停顿,看向旁边微笑点头的日军军官。
“如果谁能提供抗联的消息,赏银五百两,带路找抗联的,赏银一千两!”
村民们听到悬赏金额后只是轻轻叹息,没有任何回应。
翻译官见无人应声,又转头望着脸色阴沉的军官,从腰间掏出手枪向空中连开两枪,嗓门更大:
“皇军还说,知道你们和抗联有联系,现在出来告密一切既往不咎,隐瞒不报就都死无葬身之地!”
村民们屏息不语,场院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。
过了一会儿,只听到“咔咔咔”的枪膛上膛声。
眼看一场血案即将发生,就在此时,人群中挤出一个身披貂皮袄的人,正是黄有。
他弓腰小跑,走到日军军官面前:
“太君!我知道抗联在哪儿,可以带你们去!”
原来,在翻译官喊话时,黄有已悄悄从篱笆缝隙钻入场院,隐匿在人群后。
军官扫视黄有一眼,手摸了摸他的貂皮袄,摇头说:
“看你样子不缺钱,为什么给皇军带路?你怎么知道抗联在哪?耍花招可是要命的!”
说完,军官拔出佩刀,抵住黄有脖子。
黄有连忙跪地磕头,棉帽滚落远方:
“皇军大人,我家老小都被抗联抓走,还被逼加入组织,要我每月给他们送粮,我恨死抗联了,我愿意带你们去打他们!”
军官脸上仍是满怀疑色:
“中国人太狡猾,不可信!”
黄有更是磕头如捣蒜:
“太君,我说的都是真的,不信您可以去问那些刁民!”
这时,场内村民见黄有如此无骨,愤怒捡起石头,朝他扔去,同时骂道:
“地主都是叛徒,平时装模作样,关键时刻就卖国!”
“黄有是个懦夫,没骨气!”
日本军官见村民群情激愤,反倒微笑收回佩刀,俯身捡起黄有的棉帽,抖掉上面的雪,轻轻戴回黄有头上:
“好,弃暗投明,皇军可帮你打抗联,以后投靠皇军有大好处!”
但这名军官万万没想到,眼前这个“叛徒懦夫”正暗自谋划如何把他们引进雪山深处冻死。
小兴安岭林海苍茫,沟壑纵横。抗联和当地猎人早在大石、老树上刻下秘密标记,方便出入。
普通人根本识别不了标记,一旦迷路,极难生还。
黄有打算引导鬼子进入原始森林,让他们迷失方向,趁机逃跑。
鬼子并不愚蠢,刚进山不远,便停下用刀刮破树皮做标记。
黄有无奈道:“太君,做记号太麻烦了,我经常出入山林,跟着我走绝不会迷路。”
日本军官冷哼:“中国人狡猾,我不信。”
黄有尴尬笑笑,指指脚下:“我们人多走过,脚印深,绝不会迷路。”
军官摇头指向天空:“如果下大雪,脚印会被掩盖,没标记就出不去了。”
无奈,黄有只能带着他们一边走一边停,拖延着往雪原深处前进。
抗联冬季营地位于“四方石”,黄有故意绕远,引日军向小兴安岭东辘废弃的夏季营地。
鬼子走了四五天,深入腹地,依然未见抗联踪影,怀疑黄有作假。
一天清晨,军官拔刀抵脖,怒吼:
“中国人别耍花招,营地不会走这么远没到,天黑前找不到抗联,我砍了你!”
黄有慌忙趴在雪地上:“太君,营地离这还有百里,您走得慢,天黑前到不了。”
鬼子瞥天,收刀说:
“天气不下雪,脚印不会盖,别做标记了,跑起来,天黑前必须见到抗联,否则你死定了!”
黄有勒紧裤腰带,奋力往山里跑去。
北方山岭的阴面冬天常年积雪,阳面因风吹日晒,大雪容易化开。
黄有拼命奔跑,进入阳面,脚下无雪,也无脚印。
鬼子紧跟其后,不顾标记,生怕被落下。
当抵达营地时,黄有回头望去,地上的浅浅脚印已被风吹起的落叶掩盖。
他心中明白,这些鬼子来时好好的,现在却陷入困境,回不去了。
此时军官发现营地是废弃的草棚,瞪眼咬牙,拔刀抵脖:
“这里没有抗联,中国人狡猾,我杀了你!”
黄有急忙趴地求饶:
“太君饶命!真是营地,只是他们什么时候走了我也不知,前面还有个营地,我明早带您去。”
鬼子无奈,只得收刀。
所谓抗联营房,不过是用柱子支起的草棚,夏季挡雨,冬季根本御不了寒。
但对疲惫的鬼子来说,有火可取暖,倒也觉着舒适,睡得很香。
黄有却不敢休息,半夜见鬼子皆寂无声,便悄悄爬向山脊。
山脊上无雪,走路不留脚印。
他双手搓热,回头望着雪地里蜷缩成一团的鬼子,冷笑道:
“天这么冷,过不了几天,我们就去铲冰雕了。”
说完,他向抗联密营“四方石”方向疾奔。
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,英雄不只是在前线拼杀的士兵,更有像黄有这样不计生死、用智慧和勇气保家卫国的普通百姓,他们用生命和胆识同敌人誓死抗争!
发布于:天津市睿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